@KTzone » 日常 - 新聞時事 » 伊拉克戰爭15周年 伊市民:樓還是這副破樣子


2018-3-21 02:19 宅~有何不可
伊拉克戰爭15周年 伊市民:樓還是這副破樣子

新華社巴格達3月20日電  通訊:“自由”的代價——伊拉克戰爭15周年記
  新華社記者魏玉棟
  春日的巴格達街頭熙熙攘攘。市中心的解放廣場屹立著在伊拉克享有盛譽的“自由紀念碑”,象徵著伊拉克人民對於獨立和解放的嚮往和追求。站在紀念碑下,白髮蒼蒼的巴格達市民胡達伊爾指著不遠處一座佈滿彈孔的廢棄高樓說:“15年瞭,這樓還是這副破樣子。”
  15年前,2003年3月20日,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推翻薩達姆·侯賽因政權。時至今日,美國曾經承諾帶給伊拉克人的自由與民主不見蹤影,戰爭的印記卻在巴格達依然清晰。
  “薩達姆讓伊拉克先後陷入三場戰爭,還遭受瞭聯合國的嚴厲制裁,人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曾經我認為)也許美國人把薩達姆推翻之後能讓伊拉克翻開新的一頁,”58歲的巴格達雜貨店主優素福坦言。
  但局勢的發展讓對美國抱有幻想的伊拉克人大失所望。在付出沉重代價後,伊拉克人終於認識到,美國人鼓吹的所謂自由不過是泡影而已。
  “我們有一手好牌,但卻沒有打好,”巴格達市民穆瓦法克·杜加裏說,“伊拉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地理位置優越,宗教、旅遊資源?多。但目前伊拉克人民生活在?望與困苦之中,我們的年輕人大學畢業瞭卻找不到工作。”
  巴格達大學政治學講師阿梅裏說:“我們的民主制度極其脆弱,我們的國傢成瞭全世界最腐敗的國傢之一。”
  如今的巴格達,隨處可見廢棄的清真寺、彈痕纍纍的建築物、重兵把守的碉堡。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隔閡和恐懼給整個伊拉克社會和民?留下刺心的創痛。
  迴首以前的生活,胡達伊爾說,在過去的伊拉克,無論是什葉派、遜尼派,還是庫爾德人和雅茲迪人,大傢對國傢還是有認同感的。但戰爭爆發後,各族群、各教派之間的對立日益加劇。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薩巴哈認為,美軍入侵完全破壞瞭伊拉克原來的社會結構和族群關係,在不同教派與族群間埋下仇恨與衝突的種子,為恐怖主義的滋生創造瞭條件。
  自2003年以來,“基地”和“伊斯蘭國”組織在伊拉克先後肆虐。恐怖主義讓伊拉克民?付出瞭血的代價。據聯合國伊拉克援助團統計,近幾年恐怖活動每個月都會在伊拉克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其中2014年6月最為慘烈和血腥:伊拉克全國有1775名平民死於恐怖活動和暴力衝突。
  根據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統計,目前伊拉克仍有約250萬人流離失所。要讓這些人返回傢園,伊拉克政府還需清理那些早已成為廢墟的城鎮,並且幫助平民重建房屋。
  連年的戰亂還導致伊拉克經濟蕭條,高度依賴石油?業,而石油?業能吸納的就業人數極其有限,貧困人口和失業人口激增。聯合國伊拉克援助團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伊拉克有700萬貧困人口,全國失業率達到11%,其中年輕人的失業問題更為嚴重,超過20%。
  “15年瞭,美國人根本不關心我們想要什麼,伊拉克人的生活沒有任何改善,我們看不到希望,”47歲的巴格達律師阿巴斯說。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