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訪問記錄 短消息
五味学说是中医解释工具
雅虎贊助網站載入中...
月色不夠溫柔
2021-2-22 18:24
# 1
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 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五味学说是中医归纳解释药物效能的说理工具。
所示效用与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表证,气滞,血瘀等证。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虚症,挛急作痛,调和药性,解药、食毒,滋燥等。 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还能生津、安蛔。临床用于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久痢,久咳,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能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二指苦能降泄;三指苦能清泄。能燥指苦能燥湿。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临床用于治疗咳喘气逆,呃逆呕喘,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寒湿,湿热等证。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应用。

(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癥瘕,热结便秘等证。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咸味药不宜多食,有的能伤脾胃,脾虚便溏者慎用。

[ 本帖最後由 月色不夠溫柔 於 2021-2-22 18:26 編輯 ]
引用

DIZSCUZ 5.5手機版
如有任何建議請電郵到ad@comnethk.com

Copyrights © 2002-11 Community Network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23499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enabled